清代姚鼐主張的傳記意義:述傳主善行,以勸諫后人
富過三代傳承家族精神
|
紅杉樹人物傳記工作室編輯部 |
2025-09-16

寫傳記的意義在哪里?姚鼐在“義理、考據、辭章”三者兼具和“道與藝合”的古文觀念下,提出了傳記的寫作應述傳主善行,達到勸諫世人的意義。如他在《鄭大純墓表》中提出:“大純學行皆卓然,雖生不遇,表其墓宜可以勸后人”;《丹徒王氏秀山阡表》:“斯亦可以為后人者勸矣”;《贈中憲大夫湖廣道兼掌河南道監(jiān)察御史加二級孟公墓表》:“所以勸天下之為善也。”(《惜抱軒詩文集》,第317頁)
姚鼐通過選擇那些有德之人、仁義之士作為傳主,重點稱述他們的嘉言善行,動人事跡,用以規(guī)諫世人,勸后人為善。
姚鼐筆下有善行善舉的人十分豐富,有為國盡忠之人,有為家盡孝之人,有守節(jié)賢德的婦女,有效仿古人作風的讀書人等等。他們有的做過驚天動地之事,對歷史產生了影響;有的僅是一個普通人,一生平凡無奇;有的未曾上學受教育;有的讀古人書效古人行事,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,那就是“有善行”“勇于善”。
姚鼐在為他們作傳時突出他們的善行善舉,強調他們的動人事跡,蘊含了姚鼐的“善行觀”,同時也有勸諫讀者,引導世人向善的動機,用心至深。
姚鼐為了使傳記起到勸諭世人的作用,往往在文中稱述傳主的德行之善,其中多有生于貧困,而后顯達者,他們治家有方,教育有嘉,從而遺澤后人,后世子孫綿延數世興旺不衰。姚鼐在記述他們事跡時,重點強調善行有善報的道理,以勉勵后人。這就是寫家族傳記的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