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你寫完了自己的回憶錄草稿, 感覺不太好,你會想:怎樣找人潤色我的回憶錄手稿?哪里有回憶錄把關(guān)和優(yōu)化服務(wù)?回憶錄寫作指導(dǎo)一般怎么做?等等類似的問題。不會修改就寫不好回憶錄。你可以找開些傳記幫忙,為你把關(guān),只需要幾千元的費用就能讓你的回憶錄煥然一新。
在本篇節(jié)選的原始素材中,主人公講了1985年做小生意的幾件事:打稻米賣:用自行車收購未脫粒的稻米,磨成大米賣,等于收加工費和運費,賺點差價;還講了自己販米的奸商行為,在80年代屬于“投機(jī)倒把”;還講了自己成為萬元戶后,自己動手修房子;講了自己的老婆和兒子。
這幾件事都是和其他事情一樣,開了頭就收尾了。擴(kuò)展了就會成為經(jīng)商“教科書”;需要加入時代背景:如周邊打米和販米是不是很普遍?還是他一人?能蓋樓房的只有你一家嗎?等等。
原始材料都是主人公在“真空”中,缺乏橫向和縱向的對比,讓口述內(nèi)容失色。
讀客戶的這些口述文字,我感到人生經(jīng)歷和個人特質(zhì)是形影不離的,相互成就。無奸不商不是沒有道理的。我自己就感覺現(xiàn)實中的主人公的“小氣”“精明”。
要把這些原始口述材料變成有品質(zhì)的、能經(jīng)得住時間考驗(他要給孫子看)的文字,沒有比較可靠的作者是很難完成的。
以下是口述原文(整個是一大段):
大約在八五年的時候,我思想又轉(zhuǎn)變了一些,就開始用自行車在城南和柏家那些場鎮(zhèn)上去買谷子回來打米賣,一拖就是兩百斤左右,買一百斤谷子回來打起的米和糠大約能賺到三四塊錢,從山區(qū)拖回來還是很累的后來我又想了一個辦法,就在大河壩收米賣給萬縣來的米販子,萬縣來的米販子有的是來的一個人,有的是兩個人,一個人的肯定收不贏兩個人的,兩個人的就有一個人出去講價,有一個人在口袋面前過稱付錢,又好看管自己的米,一個人的他就無法出去講價,只能在口袋面前等別人問起來,他才收得到,他一天收不了多少斤,后來他就想了個辦法,就叫我們跟他收,每斤比市場價多給0.5分,一來二往我就想了一個主意,我在外面收的時候就收差一點的米,就比人家少拿一分吧錢,如果他要賣給我,我們就要在稱稱的時候少給他稱半斤左右,我們又獲得更多的利潤,后來我們心眼又有點不正了,又想整萬縣那個老板了,我每賣一口袋就在口袋的下角放上一個秤砣,秤砣標(biāo)準(zhǔn)的兩斤半,這樣我們不費很大的力氣就能賺幾塊錢一天,當(dāng)時自己這樣狡猾的行為是沒有道德的。后來我家就掙到了幾千上萬的錢了,
我又有了一個新的想法,我從小就是望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,電燈以前就安上了,我又有修樓房的想法了,準(zhǔn)備修一樓一底的磚房,在沒修之前我就計劃如何能最節(jié)約錢,我們就想了幾個方案,一是山沙自己打,磚買三分錢一匹的,轉(zhuǎn)運自己找人幫忙,小工蓋瓦也找人幫忙,只請師傅這樣就能節(jié)約很多的錢,最后這兩間一樓一底的房屋一共用了三千八百塊錢左右,
修這房子辛苦的就是我老婆,她又在帶娃兒又要打沙,當(dāng)時又是一個熱天,我感到她是辛苦的,我們從結(jié)婚之后我老婆和我爸媽他們一直都是很和諧的,從沒在家里面鬧過矛盾,我感到我們一家人還是很幸福的,我的兒子也漸漸長大了,又讀幼兒園了,在當(dāng)時大隊里面還沒有辦起幼兒班,只有梁中才有一個教師子弟幼兒班,我們就找關(guān)系就讀的梁中這個幼兒班。
怎么樣?和你回憶錄初稿相比怎樣?不管怎樣?你都可以找開寫傳記幫忙,給你的回憶錄改稿潤色——開寫傳記的回憶錄改稿服務(wù)有三個層次。
延伸閱讀:
項目服務(wù)與決策者合作答疑